蒋会成:人是我们的第一投资
日期:2017-03-15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316

  19岁,独闯海南;20岁,创立企业;25岁,完成企业股份制改造;34岁,推动企业上市……第一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山会轮值主席。蒋会成,这位堪称传奇的徽商在过去25年里从只身闯荡海南,到如今建立起横跨健康地产、医疗产业、产业投资基金、金融服务、绿色农业等五大领域的企业集团,绝非“运气”抑或“机遇”所能概括。

 

964cc34.jpg

 

  9月28日,大洋彼岸的加勒比海国家多米尼加共和国首都圣多明各的总统府邸,会议厅内人头攒动,身着正装的与会者皆屏气凝神,他们紧盯着电子大屏上那个陌生的东方面孔。此人并非一国政要,而是来自中国的一位企业家——第一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蒋会成。
  19岁来到海南、20岁创立企业、25岁完成名下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通过十年的刻苦经营将企业推动上市。36岁已经在创业的道路上经受了各种危机和挑战,用壮士断腕的魄力和勇气带领企业走出危险“沼泽”……这位堪称传奇的徽商在过去25年里从只身闯荡海南,到如今建立起横跨健康地产、医疗产业、产业投资基金、金融服务、绿色农业等五大领域的企业集团,绝非“运气”抑或“机遇”所能概括。
  除了在商业世界纵横捭阖,蒋会成在公益事业上的付出和社会活动中的积极作为同样引人注目。成立成美慈善基金、出任南南合作国际组织副主席兼亚太委员会主席等让他以新的身份进入公众视野和国际舞台,也让他“仁者无敌”、“达济天下”的理念得到了最好地诠释和背书。
    “我和第一投资目前取得的成绩都与海南这片土地密不可分,未来将在立足海南本土的基础上,加速成长和走出去的步伐,第一投资的发展绝对值得期待。”言及未来,蒋会成信心十足。
   因为他知道,即将迎来25周岁“生日”的第一投资会继续在发展道路上狂飙突进,现在不过是个开始。
中国的“摩根斯丹利”
  10月16日下午三时,第一投资集团总部,蒋会成身着黑色西装、藏青色长裤,保持着一贯的沉稳和儒雅。回首25年来第一投资的发展历程,辉煌与成就,艰难与前行已然风轻云淡。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非公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而硬币的另一面是,在成长中他们栉风沐雨艰难前行,克服重重障碍赢得生存尊严,其间的遭遇和挫折亦是外人难以想象的。
  一份调查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存活寿命仅仅约为五年零七个月。
  然而对于第一投资而言,即将过去的第25个年头只是新的起点。
  在第一投资内部,大家有一个共识:困难和压力从来不是屈服的借口。25年的成长之路上,他们走过太多不平坦的道路,他们经历过关乎企业存亡的危机时刻……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一直拥有前行的不竭动力和突破困境的勇气与智慧?
  在蒋会成看来,上述问题的答案“潜伏”在企业发展历程之中。
  第一投资集团成立于1988年,彼时海南刚刚正式建省并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当时,充满机遇的海南是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的乐园。和众多下海闯岛者一样,蒋会成凭借直觉和敏锐的判断把海南作为他的圆梦之地,按他的话说,“十万人才下海南,那时什么都缺,但凡是个东西都有市场”,因而这块神奇的土地对于他所有的付出都给予了丰厚的回报。
  没有去应聘投放简历,蒋会成选择了创业,他要创建自己的企业。很快他的首家企业、一投集团的前身——第一广告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此后,随着第一装饰、第一实业、第一发展等企业不断开设,蒋会成手下的企业群落逐步成型。1993年海南省推行企业股份制改革,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蒋会成知道这是企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关键时刻,抓住了这个机会企业就会登上一个新台阶。
  同年五月,经海南省政府批准,第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发起成立第一投资招商股份有限公司。此次改制对第一投资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改变同样显著——借此企业改制和规范运行的机遇,一投建立了企业的党团、工会组织和完备的职工权益保障体系,第一投资亦成为海南最早成立党团、工会组织的民营企业之一。在多年后第一投资经历发展低谷之时,正是在党团、工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之下,集团才得以保存实力重新崛起。
  在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投资与变革中,第一投资急迫地吸收着来自外界的商业信息和洞察其间的商业机会。在积累财富之后,第一投资将目光瞄准了“心仪已久”的商业项目。
  没有过多的犹疑不决,1993年集团投资的第一个大型项目——海口望海商城(日后“第一百货商场”的驻地)开始动工建设,仅用一年半的时间“第一百货商场”开业,至今其仍是海南全省最大的百货商场,第一投资由此一跃成为海南商业界的龙头。
  1998年,第一投资参与了海南省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先后兼并收购海南省商业集团、海南省粮油进出口公司,成为海南省商业龙头企业,进而使得企业上升到集团化管理层次,第一投资集团由此应运而生。
  通过经营重组,企业不仅打开实体经营的空间,产业领域也从商品零售拓宽到旅游宾馆业和房地产业,还持有海南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37.5%的股权。同时也开拓了资本运作的空间,第一投资开始尝试着进入资本市场。
  比起企业经营上的成功,蒋会成同样也看重另外一个层面上,也就是企业文化建设上的投入,在参与国企改制的过程中,第一投资先后安置了数千名下岗职工,用人性化的方式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也让整个改制工作平稳过渡。第一投资的企业文化建设经受住了一次实实在在的考验。
  正是这次参与国企改制的精彩一役,让第一投资迅速跻身海南民营企业前列位置,也让蒋会成成为海南民营企业家圈中的知名人物。当时他还仅仅30岁。
  作为企业的领头者和操盘者,蒋会成也注意到了第一投资前行中可能遇到“浅滩暗礁”。
  每天面对市场、企业、环境等各种各样的变化,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之下抓住商业机会,并帮助航行在海浪中的企业警惕潜伏四周的危机安全到达彼岸,蒋会成要做的正是凭借自己的商业直觉、经验和智慧,利用已掌握的信息和资源,准确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精确驾驭企业这艘“航船”保持正确的行进路线。
  在第一投资经历第一个十年成长期后,蒋会成意识到如果不能突破海南一隅的限制,而是“孤守”在这片海岛之上的话,第一投资虽然可以成功甚至很好地活下去,但是时代赋予的商业机会和内陆更广大的市场空间将会被一次次错失。
  在稍纵即逝的商业世界,这样的错失意味着什么,蒋会成心中一本清账。
  筹谋全国布局,他明白单凭当时第一投资自身的实力很难完成。
  就在此时,另一个机会降临在第一投资身上——企业上市。
  2002年8月,第一投资招商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上市。这是亚洲金融危机后海南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海南第一家商业类上市公司,因而在当地造成了巨大轰动。上市公司由此进入资本市场,在随后几年筹划的项目中,包括收购中化大厦、筹建香格里拉大酒店、投资“阳光•经典”、银谷苑等都让蒋会成布局地产的战略在2003年浮出水面。
  资本市场的纵横捭阖,地产及商业领域的诸多布局,左手资本右手项目的蒋会成开始向往将第一投资打造成中国的“摩根斯丹利”。
  此时的第一投资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企业多元化和产业链的延伸都面临着一个调整整顿的关头,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尤其是沿海地带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第一投资和蒋会成都在此时受到冲击,公司也面临企业发展的低潮时期。
  通过企业重组、调整结构,坚信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蒋会成和第一投资通过艰苦努力带领企业积极转型。2008年集团作出重大战略决策,主业转型为健康地产、医疗产业、产业投资基金、金融服务、绿色农业等五大领域。
  随后的四年中,第一投资陆续投资建设了海南省肿瘤医院、南洋国际公馆、丽湖风情小镇等重大项目,一扫此前的阴霾。

  作为“健康地产”概念的首提者,蒋会成对此有着独特的理解,“都说以人为本,其实在建筑中也完全可以体现出来。我们要做的健康地产,就是要将健康产业与绿色建筑紧密契合,在海南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营造健康住宅。现在大的地产商已经有很多了,如何和他们做到差异化竞争,如何在发展中另辟蹊径,这是我们需要去找寻的方向。”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再一次刺激了当地地产行业的发展,先行一步的蒋会成又一次以实际的行动证明了选择的价值。
  产业投资基金和金融服务则仍延续着蒋“投资家”的梦想,“金融是商业活动最高层面的业态,也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所以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当然希望能进入这个行业站在制高点。我们从第一只基金发行到去年已经管理了近50亿元,包括房地产基金、国家级产业引导基金、财政部的农业投资基金等。”
谈及刚刚召开的基金管理公司股东大会上的目标,蒋会成将今年的目标定在150亿元的“高地”上。“大家为什么放心将如此庞大的产业基金交给我们管理?”讲到这个问题,蒋会成立马来了精神,“因为我们有这个能力。”
像做人一样做企业
  创立至今,多次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冲击和海南日益剧烈的商业竞争的考验使第一投资不断成长。在一次次的挑战中,第一投资在关键节点的商业选择、奔着目标不遗余力的坚定执行、遭遇困难时抱团取暖的团结与勇气令人印象深刻。上述三点正是其发展至今的成功关键所在,要想实现这三点必须依赖人。
    “应该说是经历了这么多事之后,我们真正意识到人才是我们第一投资的‘第一投资’。”蒋会成巧妙地一语双关。这样的理念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考验。
  2004年,上市公司发展出现波折,“大家都知道公司遭遇困难,很多企业都希望我们这边的高管或者中层去他们那工作,可那个时候大家真的是空前团结,无论是高管还是员工大家都不愿意离开处于困难中的企业。”当年的当事人、一位中层干部如是告诉记者。
  企业困难时,文化建设的成果和企业党团组织、工会组织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在大家齐心协力下,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正常开展。据第一投资集团执行总裁莫航介绍,当时企业内部很少听到灰心丧气的声音,更多的是大家努力把企业正常地运作下去。
    “在我们刚刚完成股份制改造后,就建立了全面完善的党团工会组织,无论企业多么困难,员工的利益都要得到切实的保障。这是蒋总和集团董事会多年坚持不变的承诺。因此在企业困难的情况下,公司也没出一起事故,没丢一份文件,真的非常难得。这就是我们企业核心理念的生命力”,对于一投可以从困难中走出来,和蒋共事近15年的莫航一点也不意外。
  也正是那段岁月的磨练让蒋会成看到了第一投资真正的价值——人。
    “在一投人人都知道‘人是我们的第一投资’这句话,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它真实的内涵。第一投资就是要打造成每一个员工温暖的家园,对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所有与我们打交道的任何人都要尊重,只有这样一投才能真正成为受尊重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于困难中找到财富,蒋会成的这一“发现”或许是其在苦难折磨中最大的收获。
  在其看来,对企业的认识,其实绕了很大的弯子才有了今天的理解:即企业的本质是回归到人。第一投资一直以来坚持的“像做人一样做企业”、“人是我们的第一投资”等人本主义经营理念已成为凝聚人心、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实际上,正是制度与价值决定了企业的走向。不能很好地理解人,不能够很好地理解企业,没有正确的认知观,企业也就不可能会有正确的发展。
捐助不能沦为公关
  在商业世界纵横25年,蒋会成对世界、对商业、对人生的看法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都说人活着就是一场修行,在我看来,慈善和公益可能就是一种更好的修行方式。”面对记者,蒋会成坦率地表达了自己的慈善理念。
  在他脑海里,关于人性“善”最早的直观感受来自于七岁那年观看的电影《雷锋》。此后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多重影响之下,他渐渐从行动的力量中感受到公益和慈善的魅力。
    “可能受自己的成长环境影响,我觉得中国人天生是有‘悲天悯人’情怀的,自己有能力了,看到了困难的,就应该出手相助,不然别人说你是个成功的企业家,不问心有愧嘛。特别是,我觉得‘人生而平等’,不能说你现在在某些方面成功了,就看不起或者对弱势群体不顾,生活在‘大同世界’,我想是每个人的追求,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想企业家在这些方面也能做很多事情。”
  正是在诸如此类的想法影响下,蒋会成决意倾入更多心血投入慈善领域。2010年10月13日,由蒋会成发起的成美慈善基金会经海南省民政厅批准成立,他本人出任成美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本着“成人之美,大爱无疆”的宗旨,基金会在巾帼励志、医疗救助和环境保护三个方向进行持续性投入。
  自创立至今, 成美慈善基金会开展了诸多包括大学新生圆梦行动、成美肿瘤救助基金、成美巾帼励志基金、中国青年创想计划等影响力广泛的项目。特别是成美巾帼励志项目投入578万元,为950多名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女童提供继续教育机会。今年9月份,成美乡村音乐与体育教育项目启动仪式在海口市美兰区灵山中心小学举行,成美慈善基金捐资一百多万元,标志着基金会为改善乡村教育资源、促进素质教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其实在成立基金会之前,蒋会成也在参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方面有过多次尝试。但是当时主要局限在捐款上,至于捐款怎么花的,到底流向了哪里,是不是真正帮助到了困难群体,或者解决了某个社会问题,他心里一点没底。
    “有时候,类似的捐助行为实际就沦落成一个公关活动,这不是我想要追求的。如果说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是我人生的一个阶段的话,那么我的下个目标就是希望用公益改变人生、改变世界,这也是我认定的财富归宿。成美慈善基金会的成立有助于实现我这个目标,也更有利于公益资源的有效使用。”在对商业财富的归属进行认真思考之后,蒋会成将公益慈善事业作为自己下一个人生阶段最重要的工作。
  行走在公益慈善之路上,蒋会成对此进行了细致的谋划。
  他将自己的工作分成两块:第一,推动“公益共识”;第二,创造“公益财富”。
  目前成美慈善基金会的资金主要来自他个人和第一投资。他这样做的初衷正是希望基金会不要仅仅成为他自己的公益慈善意识和行动,更要得到集团公司股东的理解和认同,在塑造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做受人尊敬的企业上多做探索,在更大的范围和群体中推动“公益共识”。
  鉴于成美慈善基金会的目标是做成“社会投资型”基金会,蒋会成希望向全球顶尖的基金会学习,做最专业、最有效的基金会的同时,不断创造“公益财富”,支持优秀的公益想法得到实现。
    “在过去三年基金会的运作中,我思考了很多,也顿悟了很多,慈善公益事业意味着人生哲学,对想明白人生的意义非常重要。做慈善并不容易,是一个挑战人生的新领域,也是修行的最好方式。”结合过往感悟,蒋会成总结道。
  和慈善事业一样,“南南合作”也是蒋会成当下热衷谈论的一件事。自今年出任南南合作国际组织副主席兼亚太委员会主席以来,他应邀访问了多个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国家身上,他看到的是改革开放前类似中国的身影。
    “南南合作国际组织亚太委员会成立后,他们需要一位非官方背景的商界人士担任主席一职,经过推荐,我本人也非常荣幸地出任。我希望能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有价值的探索带给这些发展中国家,因为中国崛起的经验对他们是非常有价值的。”谈及出任新职务的初衷,蒋会成如是介绍。对其而言,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要多走出去看看,从更多领域认识这个世界,现在诸多中国企业都在进行国际化的尝试,蒋会成也希望将真实的世界介绍给他们,为中国企业家搭建一个良好的国际平台,并在他们走出去时起到积极作用。
  在蒋会成密集的日程表中,出访亚非拉国家成为重要安排。
  3月26日,他前往南非出席201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7月底,他出现在赞比亚;9月底至10月初,他前往多米尼加、多米尼克、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及格林纳达五个加勒比海国家进行访问……
  正是这样一次次的出访与观察,让蒋会成有机会认识一个新世界。他告诉记者,尽管南南合作进行了这么多年,但是很多人对其在促进新兴经济体共同发展方面的作用还没有那么清晰的认识。
    “我到了非洲真的感觉到了南南合作给当地带来的深刻变化。以中非合作为例,非洲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通讯网络的完善以及医疗、教育条件的提升,都与中非的经贸合作及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密不可分。中非合作正在悄然改变着非洲各国百姓的生活方式。”
  这些发生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真实变革也让蒋会成对海外“掘金”有了新的认识。
  据其分析,全球化行至今日,企业一定要着眼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要素的配置,以此来解决发展中资源约束、环境约束等问题。中国的企业要做大做强,势必要走出国门,在全球市场的大风大浪中成长。从资源以及市场可开发程度和潜力来讲,以非洲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就是常说的“南南地区”,正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选。
    “中国企业的南南机遇,最重要的是基建合作,并且潜力依然不小。”蒋会成透露说。
  在其看来,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基础设施建设是刺激和提振需求、扩大就业的有力工具。今天的基建项目不仅仅是传统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还包括智能电网、新能源、高铁、开发区等,技术、信息和智力含量大大提高,成为国家整体创新体系和竞争力建设的一大支点。
    “企业在享受巨大商机的同时,也面临着相应的风险。练好内功是基础。由于成长的环境特殊,相当一部分中国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现代企业制度,思维方式、治理结构、管理水平等仍存在诸多不完善。尤其是,一些企业对海外项目缺乏战略规划和长期跟踪,加上一些配套措施不能及时跟上,极易导致投资的失败。”
  蒋会成提醒走出去的企业,在依靠自身力量的前提下,要多寻求来自政府和民间组织的支持和帮助,企业可通过政府部门了解各国的投资环境,做好风险评估。此外也可以借助一些国际组织规避风险。
  成为合格的“南南合作”使者,蒋会成对此寄予厚望。

 

  (转自:徽商杂志